首页> 政策法规

江苏印发《2018年全省耕地质量与农业环境保护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18-03-29 10:19 文档编号:

2018年江苏省耕地质量与农业环境保护工作要点

      2017年,全省耕环系统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三农工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履行职责,扎实开展耕地质量提升化肥减量增效农业环境保护三大行动,实现了农业绿色发展良好开局。创建24个部省级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县、4个国家级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全省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达7850万亩次,化肥使用总量及单位使用强度继续呈现双减态势;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20万亩;新建土壤墒情动态监测点80个,基本实现实时监测、远程监控;设立省级产地环境质量预警监控点3000个,建立17个土壤污染修复示范基地。

       2018年全省耕地质量与农业环境保护工作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一号文件、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部署,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契机,以绿色发展为导向,认真落实国务院《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江苏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和《江苏省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工作方案》,深入开展耕地质量提升、化肥减量增效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三大行动,切实做好耕地质量保护、建设和管理,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总体目标是: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高标准粮田14万亩,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产能;建立部省级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县20个以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7900万亩次以上,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88%以上;全省化肥使用量较2015年削减3%以上;扎实开展耕地质量等级变更调查,全省耕地质量较2015年平均提升0.3个等级;对67个国家级、300个省级耕地质量监测点、240个省级土壤墒情监测点、9个国家级农业面源污染监控点、3000个省级土壤环境监控点开展定期监测,发布年度全省耕地质量监测报告;配合环保部门开展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

一、以耕地质量提升为着力点,实行硬件软件结合,促进藏粮于地

1、合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划定的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载体,按照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要求,以实施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以及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等为抓手,实施整体推进,积极探索生态高标准农田建设机制,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加强建后管护,按照谁使用、谁管护和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落实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管护责任,配合国土资源部门及时将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

2、综合施策提升耕地质量。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守住耕地质量红线。以土壤酸化、盐渍化、潜育化、养分非均衡化、耕作层浅、连作障碍等突出问题为导向,以高标准农田工程建成区、占补平衡补充耕地项目区、耕地质量问题突出区为重点,以改、培、保、建、控为着力点,因地制宜确定高效适用技术模式,综合施策,建设耕地质量提升综合示范区,提升耕地内在质量。创建部省级示范县,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强化轮作休耕区域耕地质量变化情况跟踪监测与效果评价,促进用养结合永续利用。

3、加强补充耕地质量评定与后续培肥。与国土资源部门紧密协作,规范开展补充耕地质量评定,把好现场勘查、样品采集检测、综合评价等重点关口,确保评定工作质量,加强补充耕地后续培肥改良,提升耕地基础地力。修订完善《江苏省补充耕地质量评定技术规程》(试行),作为省级地方标准予以发布。

二、以化肥减量增效为着力点,实行农机农艺结合,促进农业增绿

4、持续推进精准施肥。以农业绿色发展为引领,以测土配方施肥为抓手,以控氮减磷补钾添微为重点,走大配方、小调整的技术推广路线,着力控制施肥总量、优化施肥结构、科学肥料运筹、改进施肥方式。巩固粮食作物,主攻果菜茶等经济园艺作物,建立完善科学施肥技术体系。深化农企合作,引导企业按方生产,指导农民按方施肥。综合采取精、调、改、替、轮五大措施,集成推广一批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农机农艺高度融合、基肥追肥统筹的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突出侧深施肥、种肥同播、肥药混喷等机械化施肥,以及水肥一体化、缓控释肥应用等高效施肥技术推广,做到有专家指导、有技术模式、有示范对比、有展示基地。

5、大力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选择畜禽粪污治理压力大、作物化肥施用减量潜力大、经济效益好的名特优果菜茶稻产区和规模种植基地,大力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鼓励规模畜禽养殖场与种植基地对接,就地就近利用农业有机废弃物。创新技术模式,组织专家分区域、分作物制定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模式和施肥管理技术方案。创新组织方式,在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选择重点村推广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果菜茶稻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引导农民增施农家肥和有机类商品肥,努力实现一减两提

6、积极发展水肥一体化。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在喷滴灌条件基础扎实的地区,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高效农业示范区、设施蔬菜示范基地等为平台,完善喷滴灌系统和施肥系统,开展蔬菜等设施园艺作物和高效经济作物不同生育阶段水肥需求参数研究,根据园区土壤环境和养分含量状况,以及作物水肥需求规律,加快推广喷灌、滴灌、水肥一体化等节水技术。在果菜茶作物上,重点发展喷滴灌施肥;在粮食作物上,重点发展管道施肥。

三、以农业环境保护为着力点,实行管控修复结合,促进农村增美

7、有序推进耕地土壤污染防治。认真贯彻国务院和省政府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方案),配合环保部门开展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做好产地与农产品协同监测的布点、采样、监测等全程质量控制;对3000个省级农业环境监控点开展例行监测,编制《江苏省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监测年报》;启动耕地环境质量类别划分试点,建立优先保护、安全利用、严格管控区域清单;联合农业科研院所,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实施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安全利用与修复试点示范工程,探索典型重金属污染农田安全利用技术模式。

8、综合防控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农业面源污染调查与监测,及时更新全省农业面源污染调查数据库,探索建立农业面源污染综合监测区(站)。推进典型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示范区建设,掌握典型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变化趋势。强化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技术集成与评估、成果转化和模式总结,探索建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长效机制。配合做好第二次全国农业污染源普查。

9、加强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继续开展农业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和抢救性收集,筛选合适区域申报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区(点)。加强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点)的维护管理,探索原生境保护区(点)预警监测体系及重要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机制。建设外来入侵生物综合防控示范区及外来入侵生物天敌繁育基地,构建外来入侵物种持续治理和综合利用机制。

四、以耕地质量监管为着力点,实行实时周期结合,促进智能预警

10、着力夯实耕地质量监测基础。加强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及时发布年度全省耕地质量监测报告。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在有代表性的土壤类型上继续加密设置耕地质量长期定位常规监测点,强化采样化验环节,努力提高监测数据的可靠性。收集筛选长江中下游区和全省耕地质量监测数据,根据点位元素分级统计数据确定相关耕地质量监测主要性状指标分级标准。

11、建立土壤墒情智能化预警平台。围绕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科学防灾减灾,制定全省土壤墒情自动监测工作规范,强化对240个省级土壤墒情自动监测点的日常监测。建立完善土肥水智能化监测系统,突出智能化、可视化、数字化,努力推进智能化监测、远程监控和信息化管理。构建水旱轮作、平原旱作、丘陵高亢等不同类型区土壤墒情预警平台,为抗旱降渍提供决策依据。

12、扎实开展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结合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认真做好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工作。按照农业部《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和国家标准《耕地质量等级》的要求,以县为单位,开展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掌握耕地质量等级现状及变化趋势,建立健全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及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开展耕地土壤改良、地力培肥与治理修复,促进耕地质量提升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牵头建立长江中下游区域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试评价。

五、以规范肥料登记审批为着力点,实行产学研推结合,促进行业发展

13、强化肥料登记放管服指导。认真落实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求,规范肥料登记与后续跟踪管理。加强对省级委托市级肥料登记工作的业务指导,督促肥料企业进一步规范田间试验、产品质量监测和资料申报。

14、加强肥料质量监管。按照《省农委行政许可事项事中事后监管若干规定》,做好肥料登记事中事后监管和双随机一公开的监督抽查工作。综合运用执法、行政、行业、项目等管理手段,切实加强登记肥料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的监督管理,规范肥料标识管理和质量管理。加大对登记肥料和项目应用的有机类商品肥、配方肥及水溶性肥料等质量抽查力度,逐步建立假冒伪劣肥料企业黑名单制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肥料坑农害农行为,确保农业用上安全肥、农民用上放心肥。

15、引导肥料产业转型升级。以问题和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农业绿色发展的总体要求,以测土配方施肥协会和土壤学会为平台,实行产学研推紧密合作,发挥技术、人才和政策优势,应用最新高效实用成果,引导肥料企业聚焦生物有机肥、水溶肥料、缓控释肥料、基质和土壤修复剂等产品开发,实现技术、工艺和产品的有机结合,培育绿色肥料企业领跑者和龙头企业,形成精、优、稳、强、响的江苏新型肥料知名品牌。


来源:江苏省农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