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平台公告

立足防灾减灾,狠抓春季田管

发布时间:2018-03-12 17:11 文档编号:

随着气温逐步回升,我省从南到北逐步进入小麦返青拔节期和油菜现蕾抽薹期。这段时期是小麦有效分蘖与无效分蘖、油菜有效分枝与无效分枝的临界期,也是小麦小花分化和油菜花芽分化的高峰期,更是加强春季高效田管、搭建丰产群体架子的关键时期。目前,在田作物苗情不平衡性问题仍较突出,春季连阴雨渍害和病害的隐患较大。俗话说“尺苗怕寸水”,春季雨水偏多,将不利于根系生长,影响养分、水分的吸收,也易加快小麦纹枯病、白粉病和油菜菌核病等发病传播危害,后期易早衰。今后一段时期,重点要抓好以下五项措施的落实:

一是清沟理墒,排水降渍(湿)。利用拔节之前的晴好天气,及时清沟理墒、疏通沟系,保证田内外排水畅通,做到雨止田干。淮北麦区尤其是东部旱茬小麦前期降雨较少,春季也要注意防旱,必要时灌好拔节孕穗水。

二是控制旺长,防止倒伏。对于群体过大、有倒伏风险的旺长田,严格控制早春施肥。拔节前镇压,旺苗重压,过旺苗可每隔十天左右连续镇压1~2次,要注意土壤过湿、有露水、封冻、盐碱土等情况下不宜镇压,拔节之后小麦不能镇压。适时采取化控措施,掌握在拔节之前、倒5叶至倒4叶初,一般淮北地区在3月10日之前,淮南地区在3月初之前,叶面喷施矮壮丰、矮苗壮等,控旺防倒。

三是适时化除,及时防病治虫。杂草基数较大的田块,在小麦拔节前及时进行化学除草,控制杂草危害,注意避开低温寒潮天气安全用药、防止冻药害。小麦拔节、油菜抽薹后要注意加强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和油菜菌核病等测报和防治。纹枯病、白粉病要在发生初期主动用药,赤霉病打药时间要精准,掌握在齐穗至初花期主动打药、一周后盛花期再打、雨后补打,避免等待补助物资发放而坐失良机。油菜菌核病在初花期防治1~2次。要突出强化“一喷三防”工作,结合病虫防治进行药肥混喷。

四是因苗制宜,施好小麦拔节孕穗肥和油菜薹花肥。对返青时群体过小(群体茎蘖数淮南小于40万/亩、淮北小于50万/亩)、穗数可能不足的三类苗和脱力落黄麦田,要提早施用拔节肥,以促进弱苗转壮,争取足穗;对群体茎蘖数适宜的一、二类苗麦田,在叶色正常褪淡、植株基部第1节间接近定长、第2节间伸长1~2厘米、叶龄余数2.5左右时追施拔节肥,一般亩施45%三元高效复合肥15~20公斤及尿素5~8公斤,培育壮杆大穗。对群体过大,叶色未正常褪淡的麦田,应适当推迟施用拔节肥,做到叶色不褪淡不施肥。同时要结合雨情、墒情适时追肥,防止肥料流失和挥发损失,墒情不足时及时主动灌溉提高肥效。高产创建田还提倡施用保花肥(孕穗肥),掌握在剑叶(旗叶)露出一半时,亩施尿素5~8公斤,增粒增重。优质弱筋小麦田要适当控氮前移,不宜追施保花肥,以酌量合并施用拔节肥为主。

对苗小苗弱的油菜田要及早趁墒追肥,促进春发。对长势正常的一、二类油菜田,在油菜薹高5~8厘米时及时追施抽薹肥,每亩施30公斤45%三元复合肥或配方肥及5公斤尿素。抽薹早、长势旺的油菜田应推迟施用薹肥,一般在薹高30厘米左右追施。

五是防冻保穗,及时补救。小麦拔节以后出现0℃左右的“倒春寒”天气,要在低温后2~3天剥查幼穗受冻程度。对主茎和大分蘖幼穗冻死率(先浑浊、后发白、至枯黄)超过10%以上的麦田要及时趁湿增施速效恢复肥。一般冻死率在10%~30%的麦田,每亩增施尿素5公斤左右,冻死率超30%的麦田每递增10个百分点,每亩增施尿素2~3公斤,最高不超过15公斤,争取动摇分蘖和后发生的高节位分蘖成穗,以挽回产量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