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栽培技术

优质弱筋小麦选种种植及管理方案

发布时间:2017-10-18 16:32 文档编号:

优质弱筋小麦生产实践证明

不同品种,同一年份、同一地点种植,品质差异很大;

同一品种,不同年份、不同地点种植,品质差异很大;

同一品种、同一年份,不同栽培管理,品质差异很大;

同一地点、同一年份,多品种混种、混收、混储,品质差异很大。

 

优质弱筋小麦生产关键技术措施

1选择适宜种植区域

长江下游,包括江苏和安徽淮河以南、湖北北部和河南省南部地区,是我国优质弱筋小麦的优势产区。该区地势低平,气候湿润,热量条件良好,土壤以水稻土为主,有机质含量1%左右,年降水量800-1400mm,小麦灌浆期间降水量偏多,适宜于低蛋白质含量形成和弱筋小麦生产。但该区因降雨多,渍(湿)害严重,且穗发芽时有发生,赤霉病、白粉病危害较重;土壤质地粘重,宜耕性差,机械化程度低,耕整播种质量差,田间出苗率低;施肥不科学,病虫防治不及时,小麦产量和效益低。

在选用良种基础上,重点推广适用于秸秆还田和湿烂土壤的条播或撒墦机具、肥料机械撒施和高效植保机械技术与装备,提高秸秆还田与麦田耕整与播种质量;科学运筹肥水,及时防治病虫草害,确保小麦生育后期不脱肥、不早衰,质量达标。

2选用优质品种

因地制宜选用良种是实现弱筋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的重要措施。在适宜生态区域内,应选用高产稳产、广适多抗且主要品质性状稳定达标的弱筋小麦品种。

注意:

(1)选抗赤霉病、白粉病、穗发芽和耐湿性强的品种;

(2)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避免品种多、乱、杂;

(3)注重品种提纯复壮和后备品种的引进鉴定与繁育。

 


3高质量整地播种

(1)突出抓好深耕(松)、镇压为重点整地,凡旋耕播种的地块必须镇压耙实;凡连续旋耕3年麦田应深耕一次,以打破犁底层,并做到机耕机耙相结合,切忌深耕浅耙,夯实麦播基础,力争全生育期管理主动。

(2)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努力扩大秸秆还田面积,增施有机肥,基施化肥药做到“氮肥总量控制,分期调控;磷、钾肥依据土壤丰缺适量补充”

(3)足墒适期适量播种,培育冬前壮苗

(4)坚持减量控害,搞好种子和土壤处理,抓好麦播期病虫害综合防治

4抓好田间管理

以“产量、质量、效益”协同提高为目标,在高质量整地播种和培育冬前壮苗基础上,按照小麦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和特点,看苗看天看地,重点抓好两个关键时期麦田管理,实现优质弱筋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生产。

春季管理:春季小麦进入旺盛生长阶段,不仅对水肥需要量多,且反应异常敏感,是小麦一生中管理关键时期,也是培育壮秆、多成穗、成大穗的关键时期。小麦春季生长具有“生长发育快、气温变化大、矛盾多(地上与地下、群体与个体、营养生长于生殖生殖)、苗情转化快的特点。因此,必须通过合理水肥管理,处理好春发与稳长、群体与个体、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和水肥需求临界期与供应矛盾,培育壮秆大穗,搭好丰产架子。弱筋小麦春季施肥特别应注意控氮,修好田间“三沟”防渍害。

后期管理:春管搭好丰产架子,但能否实现高产还要看后期管理。此期亩穗数、穗粒数基本定型,生长中心转入籽粒形成与灌浆成熟,植株同化物大量向籽粒中转移,且时间很短(35天左右),回旋余地小,若管理不好,“有千斤长相,只有五六百斤产量”。主攻目标是保粒数、攻粒重,防病虫防倒伏防干热风,养根护叶延缓衰老,促进灌浆,保粒增重。并做到分品种单收、单储。

5搞好病虫草害防除

小麦生育期间发生病虫害多发、叠发,对产量品质影响很大,尤其是赤霉病、纹枯病和茎基腐、根腐病等,要抓住有利时机,选准对路农药,及时进行防除,确保弱筋小麦安全生产。

近20年来,由于秸秆还田和灌溉面积的扩大,以及气候变暖等原因,小麦赤霉病向黄淮麦区扩展并呈逐年加重趋势。特别是在小麦抽穗扬花期降雨,造成赤霉病大发生。

小麦赤霉病一般流行年份可减产5-10%,重病田可导致绝收。感染赤霉病的小麦籽粒干瘪,粒重和淀粉、蛋白质含量、出粉率降低,面粉湿面筋含量减少,甚至失去种用和工业价值。特别是赤霉病菌在病麦粒中产生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及其乙酰化衍生物3-AcDON和15-AcDON、雪腐镰刀菌烯醇(NIV)等毒素,人畜误食病麦粒后会引起发热、呕吐、腹泻等中毒反应,严重的甚至死亡。长江下游是赤霉病重发区,弱筋小麦生产一定要加强防治,努力减轻病虫危害,确保小麦安全生产。

1971-2007年我国农作物病虫害扩散变化

(Piao et al. 2010,Nature

6强化应变管理

小麦生育期长,生长期间气候多变,干旱、渍涝、冻害、穗发芽、干热风烂场雨等自然灾害和病虫等生物灾害发生频繁,对小麦生产威胁很大。尤其是气象灾害造成的减产损失率由正常年景的10%左右上升到20%-30%。

要按照“灾前预防、灾中防控、灾后补救”要求,强化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创新推广以抗旱防冻、控旺防倒为重点的应变栽培管理与灾后补救措施,最大程度减轻自然灾害和病虫草害损失,确保“大灾之年少减产,小灾之年不减产,无灾之年多增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