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病虫草防治

地老虎

发布时间:2017-10-29 19:53 文档编号:

地老虎俗称土蚕、切根虫等,危害最重的是小地老虎和黄地老虎。可危害多种作物及蔬菜,其中包括棉花、玉米、高粱、粟、麦类、薯类、豆类、麻类、苜蓿、烟草、甜菜、油菜、瓜类以及多种蔬菜等。主要以幼虫取食作物子叶、嫩茎叶,严重时造成毁种重播。 

()形态特征

小地老虎成虫体长1623毫米,翅展4254毫米,体色晴褐色,前翅有明显带黑边肾形斑、环形斑、棒形斑各1个。在肾形斑外侧有1个尖端向外的楔形黑斑,其外又有2个尖端向内的剑形斑纹,三斑相对,很易识别,后翅淡黄色。幼虫共6龄,老熟幼虫黑褐色,长3747毫米,圆筒形,头黄褐色,体表粗糙且布满大小不等的颗粒,体上4毛片排列呈梯形。卵为馒头形、散产于植物叶片及根茬上。蛹红褐色,长1824毫米,末端有臀刺1枚。

黄地老虎:成虫体长1419毫米,翅展3243毫米,黄褐色。前翅有1明显黑褐色肾形斑、环形斑和楔形斑、后翅灰白色。幼虫长3345毫米,头黑褐色,有不规则网纹、体为黄褐色,多皱纹,颗粒不明显;臀板暗褐色,中央有1条黄色纵纹,并且有许多分散小黑点。蛹长1520毫米,腹部57节很有多小刻点。

()发生规律

小地老虎:在我国每年发生27代,北方24代。该虫在北方无法越冬,属于迁飞性害虫。成虫3月份迁飞至北方,在杂草及近地茎叶背和嫩茎或表土产卵,初孵幼虫在心叶内昼夜取食,5月份为幼虫危害高峰,作物幼苗多受其害。3龄后幼虫潜入土中,只在夜间危害,咬断幼苗茎,然后拖入土中取食;老熟幼虫潜入地下35厘米化蛹越冬,有假死性,受惊后可收缩成环形,最适发育温度1826℃,适宜相对湿度50%90%,高温或温度过低不利于其发生。主要发生在阴凉、潮湿、田间盖度大、杂草丛生、土壤湿度大的地方。成虫有趋光性、趋化性,尤其喜欢酸甜气味。幼虫在虫口密度大时有相互残杀习性。

黄地老虎:多与小地老虎混合发生,危害习性也与小地老虎相1以。在北方每年发生24代,以老熟幼虫或少数蛹在土中越冬,冬小麦返青时开始活动,46月是重危害期,总体发生比小地老虎约迟1个月。该虫在全国均为春秋两季为危害高峰,以春季为重,可危害多种作物幼苗,冬前代主要危害秋菜及冬小麦,然后越冬,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卵散产于作物或杂草根茬上,低龄幼虫在心叶危害,3龄后则转至植物根部土中危害,与小地老虎相似。

()防治措施

诱杀成虫:可用黑光灯或杨树枝等诱集,再捕杀;也可用切碎的喷有药剂的毒草(喜食鲜草或小白菜叶),撒施或小堆堆放于田间诱杀,并及时清理死虫,以免复活。

药剂防治:参见其他地下害虫防治。也可于低龄幼虫时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2.5%敌杀死、20%速灭杀丁乳油2000倍液均匀喷雾,均可有效防治。